佛教认为,人及众生并非仅有一次生死,而是有前世、后世乃至生生世世,绝大多数皆在生死中流转。 依众生所具善恶之业的多少,而轮回于六道。 这六道是(1)天道;(2)人道;(3)阿修罗道;(4)畜生道;(5)饿鬼道;(6)地狱道。
2024-01-31
佛教认为,人及众生并非仅有一次生死,而是有前世、后世乃至生生世世,绝大多数皆在生死中流转。 依众生所具善恶之业的多少,而轮回于六道。 这六道是(1)天道;(2)人道;(3)阿修罗道;(4)畜生道;(5)饿鬼道;(6)地狱道。
2024-01-31
南無喝囉怛那 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
婆盧羯帝 爍缽囉耶.菩提薩埵婆耶.
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
唵,薩皤囉罰曳.數怛那怛寫.
南無悉吉慄埵 伊蒙阿唎耶.
婆盧吉帝 室佛囉愣馱婆.
南無那囉謹墀.醯利摩訶
皤哆沙咩. 薩婆阿他豆輸朋,
阿逝孕,薩婆薩哆 那摩婆薩哆,
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姪他.
唵,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
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
薩婆薩婆.摩囉摩囉,摩醯摩醯唎馱孕
俱盧俱盧羯蒙.度盧度盧罰闍耶帝.
摩訶罰闍耶帝.陀囉陀囉.地唎尼.
室佛囉耶.遮囉遮囉.
麼麼罰摩囉.穆帝隸.
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囉參佛囉舍利.
罰沙罰參.佛囉舍耶.
呼嚧呼嚧摩囉.呼嚧呼嚧醯利.
娑囉娑囉,悉唎悉唎.蘇嚧蘇嚧.
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
彌帝唎夜.那囉謹墀.
地利瑟尼那.波夜摩那.娑婆訶.
悉陀夜.娑婆訶.
摩訶悉陀夜.娑婆訶.
悉陀喻藝.室皤囉耶.娑婆訶.
那囉謹墀.娑婆訶.
摩囉那囉.娑婆訶.
悉囉僧阿穆佉耶,娑婆訶.
娑婆摩訶 阿悉陀夜.娑婆訶.
者吉囉阿悉陀夜.娑婆訶.
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訶.
那囉謹墀皤伽囉耶.娑婆訶.
摩婆利勝羯囉夜.娑婆訶.
南無喝囉怛那 哆囉夜耶,
南無阿唎耶.婆嚧吉帝.
爍皤囉夜.娑婆訶.
唵,悉殿都.漫多囉.
跋陀耶,娑婆訶.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当你作正确的事情时,任何时候都为时未晚。
2024-01-19
熵减
2024-01-02
平潭岛上。
2024-01-01
吞刀片。
2023-12-09
甲流。
2023-12-08
10年,又一个轮回。
2023-11-22
“上医”一词最早见于《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也就是说,真正高明的医生,首先要能够治理国家,其次才能诊疗人的疾病或者处理更细微的事情。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明了医国与医人具有相通之处。而“上医”大多是学识渊博者,通过仔细地观察和探究,做到“见色知病,按脉知病,问病知处”。
《黄帝内经》有载,“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后来,孙思邈在此基础上提出:“上工治未病之病,中工治欲病之病,下工治已病之病”,意指高明的医生往往能够在疾病未发之时及早干预,从而防止病发。在中医看来,在没有发病的时候,提前发现端倪,做好预防措施,就能够让人不生病,从而避免陷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的困境。这是“治未病”的重要性。
治未病体现的是一种忧患意识。自古以来,忧患意识就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质,也是中华民族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周易》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从辩证的角度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相反相成、相克相生的规律性,安与危、治与乱、机遇与挑战、有利与不利、压力与动力等都是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矛盾对立面。增强忧患意识,关键就在于培养和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善于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做到见事于初萌、防患于未然,在化解矛盾和克服困难中推动发展。
治未病,需要具备见微知著的眼光与能力。《何博士备论》有云:“天下之祸,不患其有可睹之迹而发于近,而患其无可窥之形而发于迟。”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做好预防工作,就要充分认识“有可睹之迹”和“无可窥之形”的关系,延伸预见和预防的“触角”,善于从细微处发现隐患,做到见事于初萌、防患于未然。
治未病,需要抓早抓小,付诸实际行动。《后汉书·丁鸿传》有云:“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意思是说当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刚有苗头或征兆时,就要加以预防与制止,坚决不让它继续发展。《老子》也讲,“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说的就是,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是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来治理,才能够没有缺点。这告诉我们,要时刻警惕、心有敬畏,把未病当作有病防,把无事当作有事抓。唯如此,才不至于在“寡人无疾”的错觉中,不知不觉病入膏肓。
2023-02-17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tāshānzhīshí,kěyǐ-gōngyù)
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他”又作“它”)。语出《诗经》。本意是向周宣王(?— 前782)委婉劝谏,应招致那些隐逸山林的贤才为国所用。后来比喻借他人的批评、帮助来改正自己的过错;借他人、他国的情况、经验、方法等作为自己的鉴戒和参考,更好地提升自我。它体现了中国人的开放心态、学习精神。
引例1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gǔ)。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chǔ)树矮又细。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
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她
多么忧郁的花
多愁善感的人啊
当花儿枯萎的时候
当画面定格的时候
多么娇嫩的花
却躲不过风吹雨打
飘啊摇啊的一生
多少美丽编织的梦啊
就这样匆匆你走了
留给我一生牵挂
那坟前开满鲜花
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
你看啊漫山遍野
你还觉得孤单吗
你听啊有人在唱
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
尘世间多少繁芜
从此不必再牵挂
院子里栽满丁香花
开满紫色美丽的鲜花
我在这里陪着她
一生一世守护她
无住生心
无住生心,是般若法门修行的精要。 无住是相对住着而言。 世间的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执着。 他们总是处在不断执着状态中,如执着身体、执着服装、执着家庭、执着名誉、执着饮食、执着用具、执着财富、执着地位、执着友谊等等。
禅宗的六祖惠能,从听闻《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悟道。无住生心,是般若法门修行的精要。
无住是相对住着而言。世间的人有一个最大 的特点,就是执着。他们总是处在不断执着状态中,如执着身体、执着服装、执着家庭、执着名誉、执着饮食、执着用具、执着财富、执着地位、执着友谊等等。由 於对六尘境界的执着,使六根在缘六尘境界时,六识蒙尘劳的染污,以至我们原本清净的自心,失去清净。
执使我们内心失去独立。生活在这个社会上 的人们,为了生存的快乐,就要不停地去接独外境。这里我们不妨对一个世俗人,关於他的一天生活来个透视:他从早上起床开始锻炼,吃饭,上班,下班,吃饭, 教育孩子,看电视,聊天,玩电子游戏,搓麻将,睡眠等等。可以这麽说吧,一般的世间人,只要他还有感觉,身体或者精神总是很难平息下来。由於长期以来对外 境的攀缘,使得渐渐对外境产生依赖,而内心不知不觉中也就失去了独立。惟有在外境的刺激下,内心才会平衡,才能充实。
执着於外境使我们迷失了自已。世间上的 人,一天到晚关心的是什麽?关心的都是生命以外的东西,那就是怎麽样追名逐利,改善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眼睛不停地追逐色相,耳根不停地追逐音乐,鼻 子不停地追逐香味,舌头不停地追逐美味,身体不停地追逐好触。他们很少能够去考察生命的内在,只知道随着欲望而奔忙。由於一味执着外境,结果迷失了自己。 因此现代人尽管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中,依然感到空虚、失落、无聊、孤独。这都是因为迷失了自己的缘故。
执着使我们产生内心的不安。经常听到许多 人说:活得很累。又说这种累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精神的负担。是啊!平常人只知道身体不能负担太重的劳动,却不知道无形的精神,也不能负担太重。那精神的 负担是来自於什麽呢?是执着。我看镜子,它之所以能够清晰地照一切影像,而不留痕迹,为什麽?因为它不执着。我们的内心具有镜子的功用,但又不像镜子。当 我们的心在缘境界时,总喜欢对顺境进行执着,因为执着的关系,在思维上就留下负担,执着越强,负担就越重。这就使得我们产生很累的感觉;又因为执着的关 系,外境的变化,随时都会引起我们内心的不安。所以,你别看许多人表面很神气,但内心里总有许多东西在困扰着他,始终活得不安宁。
《金刚经》的修行,就是叫我们不执着。当 然要做到不住,先要有般若正观的基础,认识到世间的缘起、无自性、空、幻化有。因为我们对诸法有了如实的观察,自然就不容易被世间的假相所迷惑。因而本经 告诉我们:在度生时,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能广度无量众生;布施时,要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才能成就无限布施;发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住色身相,才能成就胜义发心;见如来时,不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住色身相,才能见如来真身;修福德时,明了福德者,即非福德,不住福德 相,方能成就无量福德;菩萨壮严国土,不住壮严国土相等。经曰:“若菩萨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 见种种色。”又曰:“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不住相的修行,能够消除我们心灵上的负担,能够使我们拥有一颗独立的心,能够使我们减少无谓的妄念,能够使我们解脱烦恼,能够使我们通达宇宙人生的真实。
2022-12-12
欲望极简
了解自己的真实欲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响,不盲从,不跟风。
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自己最迫切的欲望上,如提升专业素养、照顾家庭、关心朋友、追求美食等。
精神极简
了解、选择、专注于1-3项自己真正想从事的精神活动,充分学习、提高。
不盲目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物质极简
将家中超过一年不用的物品丢弃、送人、出售或捐赠。比如看过的杂志、书,不再穿的衣服,早先收到的各种礼物或装饰品。
明确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后,不买不需要的物品。
确有必要的物品,买最好的,充分使用它。
不囤东西,不用便宜货、次品。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和纸袋。
用一支好用的钢笔,替代堆积如山的中性笔。
用瓷杯、钢杯代替纸杯。
用电脑写东西,少用纸。养成纸质文件扫描、存档的习惯。
整合、精简电源线、充电设备。不重复购买电子产品。
精简出门行头,只带“身手钥纸钱”。
精简银行卡,仅保留一张借记卡,一张信用卡。
信息极简
精简信息输入源头,减少使用社交网络、即时通讯。少看微博、朋友圈。
定期远离互联网、远离手机,避免信息骚扰。
不关注与己无关的娱乐、社会新闻。
精简电子邮箱数量。
关注的知乎用户少而精,宁缺毋滥。时间线干净。
APP使用少而精,删除长期不使用的应用。
工作极简
使用有效的GTD方法,不拖延。
及时清理电子邮件,不要让它们堆积起来。
一次只专注做一件事,尽可能不做Multi-task。
生活极简
慢生活。
不做无效社交。
锻炼。
穿着简洁、不花哨。
少吃含有添加剂的食品。
喝白水和纯果汁,不喝添加了大量化学成分的碳酸饮料和果汁。
大多数生活得丰富多彩、快乐幸福的人,几乎每一天都生活在感动之中,而这些点滴感动的积累,能够促使你的心理状态逐渐变得积极向上,豁达开朗。心态积极向上的人,会视逆境中的生活为一种磨练,作为升华自我的一个舞台,即使是枯燥无味的,也会变成快乐有趣;相反,心态消极自卑的人,则视困难为阻挠自己前进的一种障碍,越陷越深,以至于难以摆脱困境。
2022-03-22
人这一生,不完成与自己的对抗,就无法真正做到与自己和解。我们却总是在与别人对抗,和自己较劲。
那些对我们重要的人,每一次相见,都是一生中唯一 的一次。他们教会我们如何去爱,如何放下。
这世间有两种感受最能唤醒一个人,一个是爱 一个是痛。而我们就是从一次次的爱与痛中开始成长的。
人生的苦难悲欢、分离变化还有很多 ,需要我们度的劫也远不止眼前,接受自己的每一面,或不堪的出身或平庸的将来,无论何时不卑不亢,不刻意,不讨好,保持热爱和初心,大象无形地做人,就能在无常的变化中找到出路。
2022-03-18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21-09-20
生日快乐 ,亲爱的自己。
2021-09-13
凌晨5点30分,突然一阵暴雨。
… …
仅记录。
2021-09-12